固骨.jpg

「根據衛生福利部年度報告:在台灣,人口平均壽命正逐年增高,現在女性為七十九歲,男性為七十四歲。在人口結構:老年人平均佔有率也相對提高;老年人的疾病也增多。在骨科界裏常見到的有下列幾種疾病: 一、五十肩。二、退化性膝關節炎。三、骨折。四、骨質疏鬆症。五、痛風症。」本文主要介紹老人好發的骨質疏鬆症,提供養生的參考,依流學病學調查:「台灣患有骨質疏鬆症的年齡層及比率: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,每九人有一人、六十五歲以上的女性,則每四人就有一位。人體四十歲以後骨質逐漸走下坡。」

黃帝內經記載:「《素問‧六節藏象論》腎“其充在骨”;《素問‧陰陽應象大論》“腎生骨髓”;《素問‧解精微論》“髓者,骨之充也”。」中醫基礎理論指出:「腎的在體為骨,主骨生髓,其華在髮。」腎有主骨、生髓的生理功能,腎之精氣具有促進骨骼生長發育和滋生骨髓、腦髓和脊髓的作用,可見要維持骨質的健康,平日可以從腎調養,現代醫學認為:骨質的生長與代謝,受多種因素影響,老年人的雌激素與雄性激素下降或某種原因引起體內鈣和維生素C、D及蛋白質缺乏,活動及日曬不足等原因,皆可引起骨質疏鬆症。

中醫並無骨質疏鬆症的病名,但有關的症狀,早在《素問‧痿論》“腎氣熱則腰脊不舉,骨枯而髓減,發為骨痿”即有記載,有時骨質疏鬆時並無明顯的症狀,但如有腰酸背痛、膝蓋酸軟、身高變矮的症狀,即可進行骨質疏鬆症的預防,存好骨本,根據調查「患有骨質疏鬆的老人,每增加五歲,骨折的機率可增加一倍。」對老人的健康長壽,帶來潛藏的危機。

預防骨質疏鬆症的保健方法:

一.規律的運動:

每週能有五次的運動且每次運動的時間至少有三十分鐘,尤其是停經的婦女及超過五十歲的長者,肌力訓練、柔軟度、有氧運動也不可少,如健走、負重如舉啞鈴都是對刺激骨質生成量有很好的幫助,台灣骨質疏鬆學會指出「高衝擊性運動對停經前婦女股骨近端的骨質密度改善有顯著成效,對腰椎骨質密度則可能需要做長時間的運動介入才有顯著成效。」有些已有骨質疏鬆情況的患者會選擇減少運動,其實是不儘然正確的養生觀念,唯有透過適當的運動,維持骨骼的承受力,每天日照至少十~十五分鐘,才會擁有健康的骨骼,最好三十歲以前就應累積足夠的骨本,老來時才有足夠的骨本因應,骨質會以每年1%的速度流失,瞭解自身骨質密度的情況,不等到骨質度密度已呈現負數時才要進行骨質的保健。

二.中藥的使用:

可使用含有龜板及鹿角的複方:如左歸丸、右歸丸、健步丸、龜鹿二仙膠等古方,養血補腎的中藥如:當歸、熟地黃、川芎、白芍、白朮、茯苓、黨參、甘草、冬蟲夏草、莬絲子、山藥、杜仲、肉蓯蓉、丹參………

三.針灸使用:

常用穴位:腎俞、太溪穴、委中、命門………可再配合氣功、按摩、太極拳。

四.飲食療法:

《養老親書》提出:「牛乳性平,補血脈,益心氣,長肌肉,令人身體康強潤澤,面目光悅,志不衰。」強化牛奶含有蛋白質及鈣質是很不錯的選擇;攝取小魚干、豆類、菠菜、豆腐、豆漿、沙丁魚、鯖魚等富含蛋白質及含維生素D的食物,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,是維持骨質健康的不二法門。

arrow
arrow

    likangbiot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